初代奥特曼专题(时代背景)

作者:LXH  来源:奥特曼中国联盟  时间:2005-2-8 13:56:03
TAGs初代    收藏本页   
8总体介绍 8前言&诞生 8主要人物 8科特队的主要武器装备 8组织和性质 8时代背景

      曾经有人很精炼地将奥特曼的出现归结为一句话:“时势造英雄”。那么这个时势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对我们来说并不算遥远的过去。

  1966年,对于中国来说,这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以当年5月16日批判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为起点,中国大地(除港、澳、台地区外)进入了持续时间长达十年、阶级斗争无限扩大化的混乱时期,其造成的惨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估计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去弥补;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年是冷战开始的第二十一个年头。美、苏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这场为争夺霸权的角逐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北约、华约的数十万大军仅隔着边境对峙,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游弋于世界大洋深处、战略轰炸机翱翔在天空,近万具核武器互相瞄准着对方,其紧张剧烈程度让人都感觉有些喘不过气。虽然核战争并没有爆发,但大气层中的火药味却丝毫不逊于一场世界大战:东南亚,自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扩大化的越南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对越南北方的大规模轰炸一浪高过一浪;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的第三次战争刚刚结束没多久;中东,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正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拼杀;非洲,不仅是内战和民族解放运动导致战火纷飞,而饥荒、自然灾害、瘟疫又加重了这块古老大陆的苦难;拉丁美洲,左翼游击队正同军人独裁政府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放眼望去,整个地球仅仅是维持在由核弹头所保护下的相对和平之中,而就是这种“和平”,能够真正享受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当时的日本,则成为了不多的“幸运儿”之一。由于自身二战战败国地位,本土被美国长期驻军,并且不得保有正规武装力量,但这反而使其不需要负担巨额军费开支,政府资金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民用技术领域而不是军事技术开发;由于日本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太平洋第一岛链),自然成为美国对抗苏联中的重要一环。早在1947年,美国便有意识地放慢对日索赔工作,对日本经济从漠不关心到热心于日本经济的复兴,不仅向其大力出口工业原料,促进了日本工业生产的恢复,继而在1948年制定了稳定经济9原则和“道奇”路线,对日本抑制通货膨胀、恢复社会生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50年代后,在美国的大力运作下,1951年“旧金山”和约的签定、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1956年加入联合国,使日本逐步恢复了国家的政治独立和国际地位,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又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大批的定单,为日后发展积累了资本基础;由于一些得天独厚或者是偶然的条件(苏联与美国对抗的重心位于欧洲,其远东地区较恶劣的地理和气候无法维持大规模的军队长期驻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军实力有较大的优势),使日本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相对于西欧而言要轻一些。而“1955体制”的确立使自民党居于政坛的统治地位,政治气候趋于保守,但同时也保持了日本政治的长期稳定,为将来经济腾飞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前提;由于对教育的长期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一大批高级科技、管理人才作为社会的无形资本被积累,进而在战后的经济民主化改革中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复兴和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以40年代末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契机,日本通过购买成套设备、专利、技术图纸、派出留学生和技术人员受训、吸引外资等方法,不惜血本地吸收世界最先进科学技术成就,然后加以消化、改造和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技术体系(据统计1955-1970年之间,日本用了不到60亿美元的代价,取得了如果自行开发大约要花费2000亿美元才能得到的科技成果,而1950-1975年间日本共购买技术专利25777项),同时又对本国科技开发投入了巨额资金(整个60年代中国民生产总值的2%被用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1961-1969年间科研经费平均年增长21%),逐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工业体系的现代化改造能够顺利完成,为日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在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作用下,如果说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时期,1955-1960年是在发展中积累经验和实力,那么以1960年12月27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颁布为起始,日本经济就像一辆已经检修完毕、加满汽油的赛车,踩足马力开始了超高速冲刺。那结果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数字:
  (1)截止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为405812亿日元,国民收入328516亿日元,人均国民收入317678日元,相对于1960年分别增长4.16倍、4.10倍和3.62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6%、11.5%和10.4%。其中1966-1970年中年均增长率高达11.8%,是日本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经济增长率保持10%以上的时期
  (2)1956-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工业产值增长了8.6倍,年均增长率为13.6%,其中60年代最后4年中平均年增长达到16.5%。整个工业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专家管理化和科学化,其中以石油、化学、电子、汽车、塑料等新兴部门发展最快。例如1970年时小型汽车年产量317万辆,相对于1955年的2万辆增长了158倍,而合成纤维产量则增长了50倍,船舶产量也取代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3)由于越南战争的爆发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大幅度增长,1964年日本国际贸易出口额为84.5亿美元,1970年则增加到193.1亿美元,年均出口增长率为20%,国际收支中也由逆差转化为顺差,1970年贸易顺差达到39亿美元
  (4)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从1955年是美国的6%,上升到1970年是美国的20%,逐步超过加拿大、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在1961-1970年的十年中,个人消费总值年均增长10.3%,人均个人消费年均增长9.4%,家用电器、高级食品、高档服装成为国民消费时尚。日本普通家庭梦想的“三大件”,由1955年前后的缝纫机、洗衣机、电风扇,1960年前后的电冰箱、吸尘器、黑白电视机,发展为1965年前后的彩色电视机、室内空调、小轿车。到1970年,日本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普及率超过了80%,小轿车的普及率也有22%。膨胀的消费需求,又使民间投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当然,人们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这就进一步的体现到了对文化生活的诉求上。既然有求,那就必有应。在整个50、60年代里,日本文化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不仅仅是在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大胆开拓和创新,更是像黑泽明、圆古英二、手冢治虫、横山光辉、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一大批响誉日本和世界的大家,无不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在电影、电视、小说、特摄、动画、漫画等领域一展他们的才干。

  这时,距离第二次世界二战结束也才只过去了20余年,战争中的惨痛经历还留在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脑海,但是就在这短短的20余年里,日本整个国家不仅从战争的废墟中站立起来而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再加上日益富裕的生活,使人们不免开始产生了诸多美好的憧憬。虽然有着核武器的阴影,但整个社会上下依旧充满着对未来的激情和希望。也许在很多人头脑中这样想:虽然曾经有过那不堪回首的时光,但我们不是从困难中走出来了吗?而且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过得更好!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对很多日本人来说,也许他们不一定完全能明了导致经济发展的那些有利的国际局势,但是对于一点却有切身地感受,那就是科学技术——是科学帮他们走出战败后萧条的低谷、是科学给予他们信心、是科学带给他们富裕的生活、是科学使日本经济获得腾飞、是科学……尝到了甜头后的人们又更加对其推崇备至。于是间,大众舆论在宣传科技成果、预言能够对未来的作用,学校教育在讲授各种科技理论和应用,而娱乐界在塑造一个个科幻式英雄人物。在这一系列的推波助澜下,日本上下对科学的崇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其本身成为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因此,如果我们再将视线移回到《奥特曼》上,那么就很容易能发现那个时代的缩影。比如,片中的科特队,正可以看作是当时人们理想上对未来的一种寄托——运用先进的科技力量(当然还有奥特曼的帮助),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使人类探索的脚步踏遍整个地球,然后走出“摇篮”,迈向宇宙。而怪兽、宇宙人、神秘事件等等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绊脚石,丝毫不会阻挡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


  将近40年过去了,21世纪的今天,核战争并没有爆发,但地区冲突、疾病、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依旧存在;
  科学技术,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却和其成绩一样的明显;
  日本,在经历过长期的经济增长后,终于免不了盛极必衰,从90年代开始陷入长达十多年的萧条之中,迷茫、失望的气氛又一次在社会中不断蔓延扩大;
  中国,在走出文革的歧途,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轨道后,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都为之惊叹,可同时所面临的种种严峻问题却不容我们去乐观、去松懈。毕竟,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但是,整个人类世界,依旧会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伐,继续向未知、向困难发起不屈不挠的挑战。而整个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那一代人曾经所拥有过的梦想和追求,成为了历史中的诸多片段之一。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那点滴的回忆,更多的,则是那令我们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相关文章